故宫简介
千年瑰宝——故宫博物院
故宫又称"紫禁城",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,
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中轴线上,
具体地址是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
- 历史背景与建设
- 开始建于:明永乐四年(1406年),历时14年,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建成。
- 建设背景:故宫是明成祖朱棣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建设的皇宫,
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
- 历史变迁:1911年辛亥革命后,封建制度终结,末代皇帝溥仪于1912年退位,故宫不再是皇宫。
1924年,溥仪被逐出宫廷。1925年10月10日,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,将故宫转变为一座开放的博物馆。
- 建筑布局与特点
- 占地面积:约72万平方米
- 建筑面积:约15万平方米
- 宫殿数量: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,房屋九千余间(相传有9999.5间,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为8707间)。
- 主要建筑:以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,统称外朝(点击详解),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。
内廷(点击详解)的中心是乾清宫、交泰殿、坤宁宫,统称后三宫,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。此外,还有文华殿、武英殿、东西六宫、御花园等建筑。
- 建筑面积:约15万平方米
- 文物收藏与文物价值
- 文物数量:故宫博物院现有藏品总量186万余件(套),藏品总分25种大类别,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(套)。
- 文物类别:依据不同质地和形式,可分为绘画、法书、碑帖、铜器、金银器等25大类,其中珍贵文物占藏品总数的90%。
- 文化价值:故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,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。
故宫的文物收藏跨越了上至新石器时代、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,承载了中华文明,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,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。
- 现代意义与影响
- 文化传承:故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
- 旅游价值: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,每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,为中国的旅游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- 国际交流:故宫是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,它与英国国家博物馆、美国大都会博物馆、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,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。
- 开放时间
- 旺季(4月1日至10月31日):周二至周日08:30至17:00开放(停止入园时间含钟表馆、珍宝馆)。
- 淡季:周二至周日08:30至16:30开放(停止入园时间含钟表馆、珍宝馆)。
- 闭馆日:全年周一全天不开放;元旦节、春节08:30至16:30开放;清明节、劳动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国庆节08:30至17:00开放。
版权 ©ZYY所有.